今日常山 数字报纸


00004版:人文常山

球川古村正青春

  胡志刚

  前几天,信步走进球川镇球川村,移步一座座深宅大院,目睹一处处古建筑遗址,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古民居位于江南古建筑之一绝的36天井后方,现存建筑群基本上为民国时期徐氏家族宅院。球川村民国传统民居曾被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曾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通过历史文化古村落重点村省级验收。一座穿越百年时空的古老村落,原本坐拥过无数岁月沉淀的故事,守望着厚重的文化宝藏,虽安居在城郊偏远一隅,但仍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耄耋老者,慵懒而惬意地凝望着人间。忽然有一天,这座沉睡的古村被唤醒。残缺的门窗、斑驳的砖墙、漏水的屋顶,刹那间好似统统停住了老去的脚步,和美的色彩重新覆盖上了它的肩头。井栏畔、砖瓦墙、巷子口,到处都绽放着青春的气息、涌动着年轻的活力。这场神奇的蝶变,就发生在球川镇球川古村。近年来,随着常山县文物安全修缮加固提升工程的全面启动,一批沉寂多年的老屋又被重新“唤醒”,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文化振兴的平台。其中球川古民居修缮投资近670万元,由浙江省东阳市方中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中标,8月11日图纸交底,8月16日开工建设,于年底前全面竣工。此次需修缮的古民居有6幢,面积6000余平方,其中座北朝南3幢(徐国民、徐光木、塘坑弄26号),座西朝东2幢(徐光晓、徐祖康),座东朝西1幢(徐宗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幢,涉及住户50多户。“过去我们这里只是个穷村,大家在生产队里干活,温饱都成问题。”据曾担任村委会主任,并村后任村副主任兼文保员的徐文新回忆,改革开放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远赴各地卖糕点、开餐馆,在饮食行业闯出了一片小天地,打响了球川品牌。但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彼时的球川村渐渐失去了生气,居住在老屋里的人少了,建筑结构也慢慢变得陈旧、破败。事实上,之所以称为老屋,是因为这些民居大多始建于民国至清朝年间,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由于历经岁月沧桑,大多已不堪入目:梁朽木坏、墙壁坍塌、屋顶漏雨,是名副其实的危房,每每遇到台风雨雪天气,村干部都要上门做思想工作,动员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几天。无论从文物保护工作角度,还是从居住安全因素考虑,修缮保护已然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从小生活在球川村的徐文新,对村里的传统文化和老旧房子有着特殊的情结。那时候,一听说有外地人来村收购雕花门窗、牛腿等,他就急忙赶去劝阻。原溪边村有一农户老宅,建筑图案精美,户主计划拆旧建新,他硬生生地给拦住了,一座百年老宅才得以保存……眼睁睁看着村子慢慢走向凋敝,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原球川村有329多户人家,一幢老房子大多由四五户人家分居,如此复杂的情况给修缮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更何况修老屋比建新房更难!可不是?门窗新开了、天井改建成房子、三合土浇筑成水泥地面……各种情形比比皆是,现想要恢复原样住户是一百个的不情愿,搬出去的人不愿修、住里面的人又修不起,确是一道难题。但老屋又不得不修,从小了说,榫卯结构、木构架、夯地面等,老屋保留了历史原貌,构成了完整的建筑美学;往大了看,这些建筑以及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在徐文新看来,这些看似破败陈旧的“老房子”是祖辈留下的最好遗产、最大财富。于是,他与村两委苦口婆心、三番两次地游说于每个住户间,帮助他们慢慢理清修缮房子的利弊,渐渐地,很多村民被感化劝服了。数月之后,倒塌的砖墙又再次立起,新瓦铺上了屋顶,杂草丛生的天井焕然一新,残缺的牛腿、花窗给换上了,水泥地面改用三合土夯实,腐烂不堪的柱、梁、檩、檐得以更换或修补……在修缮过程中,为提升老屋的宜居环境,还在不破坏原貌的基础上设置了防潮设施,完善了排水系统,重新铺设了电线线路。秉承“修旧如旧”和“能修不换”的原则,保留了老房子的完整风貌,让人既愿意住又住得舒适,这也是对文物建筑的活态保护和有效利用。“政府不但掏钱帮我们修老房子,修好之后还让继续居住,而且不用咱自家出钱,天上真是掉馅饼了!”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姚林松满心欢喜。虽然已记不清自家老屋始建的年份,但他知道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再不修,就晚了,这年代,太好啰。”姚林松说。在这里,值得保护的古民居还有很多,现都已一一列入了数据库,后续将陆续申报文保单位予以修缮保护。古建筑青砖青瓦砖雕 ,古道溯民清几百年风雨,且凭窗木构图长街鉴史民居朴雅,万千户住家,但使脊房成韵石板留情。修葺一新的古民居留存有古朴的建筑风格,将与其前方的36天井、侧边的西溪大宗祠及古村的3条古道串珠成线、连线成片,青砖黛瓦,美食飘香,探索出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互融共促、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实现了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文旅富民的有机统一。古老的球川村正焕发出它青春靓丽的色彩!


今日常山 人文常山 00004 球川古村正青春 2023-12-26 2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