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浙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篇章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专版 04版: 人文常山

书写浙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新篇章

——球川集镇建管工作纪实



  文图/朱爱良黄红霞钱李源
  球川,这座现代与沧桑、喧嚣与恬静交织的浙西千年古镇,一个个精彩的“小城故事”正在接连上演……
  在日渐繁华的球川集镇上,宾馆、超市、饭店、服装店、家电城接二连三开张营业,宽敞整齐的街道已被浓厚的商贸气息笼罩,那人来车往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是最有力的见证。
  熙熙攘攘的农贸市场、美观大气的利川南路、鳞次栉比的商贸综合体、拔起而起的下山脱贫小区、绿意盎然的市民广场……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落地,球川人正在甩开膀子,扯开步子,全力迈向新型城镇建设的康庄大道;
  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是的,一年多来的发展变化,源于球川镇成功入围全国百个中心镇建设示范试点,源于镇村干部的全情付出,源于全体球川人的不懈努力;一扇新型城镇化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镇党委书记李莉坦言:“对球川的干部群众来说,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三镇’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球川做好中心镇‘聚’字文章。为此,镇党委政府谋定后动、赶早超前、补短去弱,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功能配套、提升管理水平,抢时间、拼干劲,力争走出一条集镇建管的新路子。”

  规划先行力争一流

  球川自古为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的富商巨贾云集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球川成为战时商贾移民的筑宅安家之地,古镇也因此得以繁荣数百年。建国后,大量水库移民特别是2004年芙蓉水库移民入住集镇,推动了球川集镇跨越式发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球川调研时,提出了“努力建设浙西第一镇”的殷切期盼。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走进李莉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常山县球川镇卫星影像图”,办公桌旁还整齐地摆放着《球川镇空间战略规划研究》《球川镇商贸特色镇发展规划》《球川镇集镇风貌提升方案》以及厚厚的项目效果图。当笔者问起球川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蓝图时,她指着影像图,翻开规划图,娓娓道来:时至今日,商贸产业已成为推进球川集镇发展与人口集聚的核心驱动力,商贸文化、创业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也逐渐成为球川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对照建设“浙西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我们提出了“边际商贸古镇”的特色定位,谋划打造省际生态文化旅游与绿色农产品交易“两大集散中心”;并根据功能区块划分,构建了集镇“一心三片,两带三轴”的空间结构,真正将资源禀赋转换为新型城镇发展优势。
  李莉还谈到:“与此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集镇形象提升,以打造省级园林城镇为目标,经过多次评审研究,出台《球川镇集镇风貌提升方案》,规划设计了别具地方特色的街面、沿街小品、庭院、导视系统、亮化系统、绿道系统等景观体系。”
  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全镇干部群众毫不犹豫地抓落地、抓开工、抓推进。

  整治提升攻坚克难

  集镇“脏乱差”一直是集镇建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镇不如村”的现象,这严重制约着集镇的进一步发展。去年以来,全县掀起了以“一路一镇”为核心的集镇大整治、大提升的热潮,球川自然不甘人后,冲锋在前。
  “在集镇整治大会战中,我们全体干部横下一条心,没给自己留退路,首先向最严重、最棘手的问题开刀,重点实施利川南路、商贸区、墟日三项整治。”李莉介绍,去年,以战则必胜的信念,主动放弃国庆“黄金周”休假,前后连续作战27天,成功拆除集镇商贸区乱搭乱建6000多平方米; 今年5月,全体干部连续4个“墟日”凌晨5点整装出动推动整治。以《集镇风貌提升方案》为引领,球川打好“拆、改、建”组合拳,全面启动整治空间的绿化、亮化、美化。
  漫步在球川的大街小巷,笔者深切感受到集镇整治提升带来巨大变化,原先乌烟瘴气的利川南路已完成改造提升,崭新的沥青路面从原来的6米拓宽至9米,沿街商铺也一改往日面貌,统一将外立面改造成浙派风格,清秀而不乏明艳,华灯初上时的夜景业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商贸A区块到处乱搭、通道堵塞的背街小巷建成了篮球场、停车场和绿地,杂乱拥堵的墟日市场固定为三大区块整洁有序。

  功能配套逐步完善

  “教育、医疗、供水、法律、公安……球川集镇的公共配套服务日益完善。”在芙蓉水库移民王志国的眼中,这座新型城镇的变化在于各种配套服务的提升。他向我们谈起一个细节,十多年前这里的金融服务机构只有农信联社一家,现在发展到农信、村镇、工商、农行、邮储5家金融机构,成为全县集聚金融机构最多的一个集镇。
  是的,作为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全面完善配套设施,整合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和品位,不断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笔者在农民集聚安置区工程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1号楼已经结顶,工人们正在楼内做最后的扫尾工作,现场机声轰鸣、忙碌有序,一派火热建设景象。“这是镇里公寓式农民安置区。”镇党委副书记江玉林介绍,一期总投资1840万元,由3幢6层多层商业和住宅组成,总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可安置86户,力争明年建成。
  为什么要采用公寓式安置?江玉林相告,从土地需求看,公寓式安置用地集约高效;从规划建设看,公寓式安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更齐全;从规模经济效益看,可以引导更多的农户向集镇集聚,促进中心镇的发展。
  当然,随着中心镇建设发展,集镇人口增多、工业提速发展,工业园区的污水和集镇生活污水将给原来日处理能力500吨的污水处理终端带来压力。鉴于此,该镇未雨绸缪、先行一步,投入200万元,启动实施污水处理终端升级改造项目。“去年6月底正式投入运行,目前,日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不仅满足了现有的需求,还为以后中心镇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江玉林表示。
  如今,商贸发展与人口集聚已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人口进一步集聚,资本闻风而来,今年又有多位客商上门,集镇电影院、沪昆高速出口绿色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总投资1.8亿元。
  这仅仅是该镇全面完善功能配套的两个缩影。去年以来,围绕提升集镇功能:镇里一手抓投入,抢抓建设进度,建成全县首个乡镇市民广场,启动了镇综合服务中心、县图书馆分馆等项目;一手抓招商,成功引进省准四星级农贸市场、好乐购大型超市、商贸综合体,集镇电影院、沪昆高速出口绿色产业集聚区等项目也已达成初步意向。目前,实际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其中社会投资5000多万元,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

  城镇建管日趋成熟

  新的形势下,推进新型城镇社会管理创新,有效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成为球川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环境卫生、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以前这些琐碎的杂事总是要政府来操心,现在我们通过改革,引进第三方管护机制,实现政府‘管事不管人’,全面提升管理效率。”江玉林说。
  近年来,该镇每年投入200余万元,将集镇环境卫生、城乡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终端、基础设施维护全部通过市场化模式招标外包,并细化考核方案,实行正向激励,建立“量表式”的月度考核细则,量化90多项考核细则,按分计发当月酬金。同时,针对重大问题建立“一票否决”制,实现责任捆绑。目前,参与集镇管护的4家主体均具备县级以上的成功管护经验。
  同样,在构建长效管理体系上,该镇也快马加鞭,创新模式。在去年成立综合执法分局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引入第三方公司参与集镇日常管理。推进集镇管理常态化,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分工,建立承包主体自查、安保公司协查、综合执法分局巡查、集镇办督查的“四重监查”机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今年以来数次市、县集镇考核均名列前茅。同时,该镇还引进现代“城市管家”,建设智慧综合平台。在“智慧城镇”建设上,现已完成集镇地下管线电子化建档,“天网”系统布点监控43处。
  一心集聚四区拥抱,一轴半联多点映衬。如今,球川正以大规划、大谋划、大整合、大力度为切入点,书写浙西新型城镇发展新篇章。

  链接: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中单纯从字面理解的意思不同,城镇化,就是指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到大至都市,小到农户的产销、合作、互动、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其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