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教你巧用药膳养身得了肾病后吃得多漏得多在美好的年华里 做最美好的事......遇事艰难再向前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文峰 04版: 生活·健康

天气转冷,教你巧用药膳养身



  天气转冷,您进补开吃了吗?每到冬天,许多小伙伴就开始吃吃吃的节奏,涮羊肉、焖鹅肉、炒鸭肉……过足口瘾之余又可帮助保暖储能,真是一级棒。不过在这样的进补大好时机,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可不能乱吃,要懂得辨证施膳。

  药膳有益于防病治病

  药膳是以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互配制而成,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品,营养价值高,且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按性状分类,药膳可分为米面食类:面条、汤圆;菜肴类:蒸菜、炒菜;粥食类:白果粥、山药粥;饮料类:山楂汁、萝卜汁;茶类:菊花茶、人参茶……
  按功用分类,分为养生保健类:茯苓饼、十全大补汤;美容美发类:荷叶减肥茶、黑芝麻山药米糕;治疗疾病类:银花露、当归羊肉汤……

  药膳重在保健
  不能替代药物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则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保健; 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药膳与药物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定,不可滥用。
  1.因证施膳:中医讲求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置,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常见需加强调理的体质有如下这几类:
  气虚者:多表现为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语声低微等,宜食用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粳米等;不宜食用寒凉的食品,如白萝卜。
  血虚者:多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色淡等,宜食用补血药,如阿胶、当归、龙眼肉等;不宜食用荸荠、大蒜。
  阳虚者:多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等,宜食用补阳药,如鹿茸、杜仲、巴戟天等;不宜食用绿豆、西瓜等寒凉之物。
  阴虚者:多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舌红苔少等,宜食用补阴药,如百合、麦冬、石斛等;不宜食用红参、羊肉等温燥之物。
  2.因人施膳:人的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如不宜食用绿豆、红参等。老年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过于温燥,如不宜多食用辣椒、红参等。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化瘀、泻下药等,如禁用麝香、巴豆等。
  3.因时而异:中医认为,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比如,“用热远热”,选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应避开炎热的夏天;“用寒远寒”原则,即选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应避开寒冷的冬天。

  药膳配置禁忌

  1.药物配置禁忌:如甘草反海藻;
  2.药物与食物配置禁忌:如猪血、萝卜忌地黄、何首乌;
  3.食物配置禁忌:如猪肉、猪血忌黄豆;羊肉忌醋;
  4.病人忌口: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头晕、失眠之人忌胡椒、辣椒、茶等。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盈、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县人民医院 徐复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