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扎实推进城乡风貌区建设
本报讯(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毛慧娟 通讯员 王麒)“现在站在文昌阁上看,这里的风景真的太美了!特别是最近天气那么好,蓝天白云下,人行景观桥上行人悠闲走过,幸福感一下子就来了。”近日,常住杭州的刘先生回到常山,被家人邀来文昌阁上散步,连连发出感叹。
今年以来,我县以“锦绣山川、宋韵常山”为主题,按照“一轴一心、三区两带多点”的总体格局,高效高质融合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倾力打造浙西门户大花园。
“我县坚持项目为王,创新体制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设。2022年重点建设文昌阁城市新区风貌区和球川—白石‘浙西门户’县域风貌区,共谋划项目17个,总投资3.8亿元。”县风貌办专职副主任邹红斌介绍,为助推项目建设,县风貌办结合工作实际,依据年度目标作战图,每周开展督查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红(进度严重落后)、黄(进度稍微落后)、绿(进度符合要求)三色通报。截至目前,今年的两个风貌区建设已全部完成,为我县再增添两道靓丽的风貌带。
在城市新区,我县以问题为导向,围绕“U享未来·乐活文昌”的形象定位,以“显山露水”为主要手段,打造文昌阁城市新区风貌区。以文昌阁为核心、串联宋诗之河,进一步优化构建多层次滨江绿化体系和慢行绿道系统。在文昌阁下,通过种植杜鹃、补植彩色树种,成功打造了春有繁花秋有彩林的文昌阁公园;在心舟公园,创新使用“北植南分、三化同步”的改造方式进一步优化公共空间;在滨江公园,完成了生态驳岸修复、亲水平台改造、环境小品植入等设施提升工程。
此外,我县还依托山水格局,挖掘人文底蕴,以白石镇、球川镇等乡镇为主体,重点加快浙赣合作区常山片区建设,打造了球川—白石“浙西门户”县域风貌区。通过开展“亮化、美化、洁化、序化”四大工程,强化通道感、区域感和画面感,以绣花针的功夫,打造“浙西门户”等多个节点、356个美丽庭院、2处厂房和459宗农房风貌整治项目。现在,曾经横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沟壑,正随着跨省山海协作的全新探索而逐渐缩小,浙赣两省以合作模式创新为引领,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壁垒,正融入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整体风貌版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