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融化纠纷的“老舅妈”“双十一”晚上,你把钱掏给谁......老太救医路上晕倒 医生跑到现......古县村妇女志愿者获第六届“浙......2017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社会民生 04版: 视觉影像

“双十一”晚上,你把钱掏给谁了?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个刷新记录的消费狂欢———去年“双十一”,破百亿所用时间为6分58秒。今年,第9个“双十一”仅用3分11秒!在这一片红火的抢购风潮下,你败(省)家(钱)了吗?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易)11月12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少市民都有“双十一”的购物体验,消费从几百至几千,甚至上万,购物清单包括衣服、鞋子、包包、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
  “周围的朋友都在买买买,不参与一下,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市民刘女士平时就很热衷于网购,大到家用电器,小到生活用品,几乎都是靠网购解决。“之前就已经看好了一款进口美容仪,‘双十一’这天,可以在折扣基础上再优惠300元!这样一算,确实省了一大笔钱。”刘女士说。
  “今年我准备结婚了,新房也装修好了,但还需要购置不少家电。”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之前已经在实体店体验过了产品,也比较过了价格,所以今年的“双十一”也“血拼”了一番。“我买的东西都是大件,像灶具、电冰箱、洗衣机等。零点一到,我立马就‘开抢’了!”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网购热情虽没有减退,但与前几年相比,会更趋于理性。“去年‘双十一’一下子买了好多东西,有的甚至都还没有拆封。”说起之前的购物经历,市民胡女士十分后悔。她说,今年的“双十一”,吸取了教训,不再冲动了。“今年很淡定了!‘双十一’ 各种各样打折活动,多数对我没有大的吸引力,买来的商品都是我真正需要的。”胡女士说。
  记者采访发现,像胡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不少市民表示,不会像过去一样盲目,购物会更加理性。
  “购物其实也并非要在‘双十一’这天,像我就什么也没买。”跟胡女士一样,吴先生对今年的“双十一”也并不感兴趣。他表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看似优惠多多,实则“套路”满满。有的商家在促销活动之前偷偷提高了标价,再在“双十一”这天降价,所以并没有优惠,有的跟平时相比,反而还更贵了。
  一边是疯狂购物的“剁手一族”,一边是捂住钱包的“理性一族”,这个“双十一”你买了啥?欢乐购物的同时,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网购促销季更应理性购物,注意认真辨别下单不发货、电商专供没明确标识、信用评价限制、钓鱼诈骗安全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