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也是“杀鞑子”纪念节玉山至常山(二首)招聘启事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要闻 04版: 人文常山

中秋节,也是“杀鞑子”纪念节



  特约撰稿人詹钲泰
  中秋节原称“赏月节”,据传始于唐朝中期,农历八月十五日这天天气晴朗,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二人,在御花园并肩夜观天空圆月美景,杨贵妃一时兴起,命宫女抬进一张桌子,摆上10多种水果,名曰:“赏月”。从此,中秋赏月习俗便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在常山,中秋这天晚餐后,都会举行赏月仪式,若是天气晴朗,县城里就会举行常山土话叫:请“尼召几”。
  以我家为例:先将吃饭用的四方形桌子移至堂屋中离天井约2尺处,再将准备好的碟子,装好多种水果摆在桌子上。如石榴、文旦、雪梨、西瓜等,再摆上一盏用西瓜做成的西瓜灯,点燃,还要在水果前摆放一个大月饼,月饼大小根据各家的情况而定,有的大若脸盆。月饼表面一般撒满白色芝麻,中间还用红蓝颜色绘着两童子。另外,还要摆放两个烛台,插上点亮的红烛,中间摆放一个焚香炉,由长辈领着孩童手拿点燃的焚香向月亮跪拜,然后再将香插在香炉里。这就是常山土话讲的请“尼召几”仪式。
  再来说说“杀鞑子”。鞑子又称鞑虏、鞑靼,是历史上汉人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称呼,也实际反映了他们的本性。清末特指清朝统治者。《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其时东京一路百姓,惧怕鞑虏,都跟随车驾南渡。”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清末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也作月圆杀鞑。故事讲述的是元末时期,在中秋团圆之际,朱元璋帐下军师刘伯温通过月饼向广大农民与其他义军传递杀鞑子的信息,由于蒙古族对于类似于面饼的食物并不是喜欢,又不精通汉话,所以这一方法能规避很多麻烦,最后终于起义成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的农历中秋节,家家户户都吃有了吃月饼的习俗,据老辈人讲,与流传在阜阳一带《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有关。
  历史上,鞑子侵扰内地,甚至统治政权的例子有许多。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后司马炎统一全国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王为晋武帝。但司马炎一死就发生内乱,史称八王之乱,引出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五胡是指五个少数民族)。
  北宋时,赵匡胤先是统一北方,后南下解决十国割据局面,建国号“宋”。但仍无力收回后晋时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到北宋徽宗、钦宗时,国势更加衰败,结果被金军所灭,徽宗、钦宗二帝连同周宗室千余人被掳去北方,历史上称“靖康之耻”。
  明朝时,最大边患也是鞑靼。明英宗命宦官王振统率五十万大军去征讨鞑靼,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中了埋伏,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土木堡之变”。明朝最后被金军所灭,崇正皇帝吊死煤山,满族入关建立满州王朝,称国号为大清。
  异族侵略汉邦后,出现有许多残酷的统治方法,比如文字狱、不准汉人习武、七户人家合用一把采刀等等。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儒生在门前坐在凳椅上看书,因记起一事,就随手将所看之书放在凳椅上就进屋去了,出来之后将书拿起看时发觉所看原页已被风吹过一页,就顺口吟了“清风不识字,将我书乱翻”这样一句话,结果被人密告,说儒生辱骂朝廷是个大老粗不识字,结果这位儒生被捕斩首。这种被冤杀的例子在清朝统治时代举不胜举。
  暴虐统治,激起人们深深的仇恨。有的愿意冒着一死起义,却因管得太严起义的人不多,打不过元兵。怎么办呢?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能掐会算,满腹韬略,沉思了一阵说:“天下人都对家鞑子有刻骨仇恨,如果大家一齐动手,别说一家只有一个家鞑子,就算有两个家鞑子,也能斩尽杀绝。”朱元璋皱着眉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全国这么多人家,用什么秘密办法告诉他们,大家都一齐动手呢?万一走漏风声,就要万民遭劫呀?”刘伯温捻着胡须笑道:“你不必忧心,我自有良谋。”
  农历八月十四、八月十五两天,商店里,小滩上,到处都是卖圆饼子的。有的人家买不起,便有人赠送。鞑子不懂,便问:“这是什么东西?”人们就告诉他们:“这是月饼,八月十五拜月的供品。”于是他们便解除了戒心,不再盘问了。中秋晚上,每家都捧出月饼、瓜果祭月。举行祭月仪式之后,各家人围在一张桌前,赏月饮酒。家鞑子也趁热闹,喝了个一醉方休。最后把月饼掰开,以便分而实之。每个月饼内都夹有一个绵纸纸条,文曰:“请今夜子时杀死你家的鞑子兵。
  鞑子兵不识汉文,楞着脸问:“那是啥?”有的说是饼芯子,有的说是祝你全家团圆,还有的说月娘娘保你平安。他们便信以为真,乐得咧着傻笑,叽哩呱啦的说:“就你们汉人名堂多,真有意思!”
  子时一到,有的鞑子兵醉倒了,有的鞑子兵睡着了,有的还在嘻闹。天下人都对鞑子都恨之入骨,一家人好商量,挤挤眼、碰肘胳臂时,全都心领神会了。几百个人杀一个人还不容易,趁着黑夜鞑子睡了,用木棍打头,用农具砸脑袋,每个村一齐动手,只听这里噢唠一声,那里哎哟一声,未用一顿饭食的工夫,平日嚣张跋扈的鞑子兵,全都报销干净。
  这是一个欢腾的夜晚,各家完成了杀敌任务,都走出家门,互相打听:“你家的鞑子杀死吗?”“杀死了!”“你家的呢?”“那还用说,早呜呼了!”于是人们敲锣打鼓,噼噼啦啦的点放起鞭炮。
  从这开的头,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成了“杀鞑子”纪念节,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