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美化师:不畏酷暑保畅通
———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樊淑敏 通讯员 徐建平 徐莹
8月1日上午10点多,在炎炎烈日炙烤下,路面温度已高达45摄氏度,正在205国道长风水库路段进行路面养护施工的工人,身穿厚厚的长袖工作服,顶着烈日加紧施工。
“正在做纤维封层预防性公路养护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唐国斌介绍,本次205国道纤维封层预防性公路养护施工总面积3.5万多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2.3万平方米。
记者了解到,纤维封层预防性公路养护工艺是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主要利用纤维封层机同时撒布沥青粘结料和纤维,然后在上面均匀撒布碎石,经碾压后形成新的磨耗层,能抑制路面裂缝,提高路面摩擦系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在施工现场,碎石撒布机、纤维封层机、压路机等器械同时作业。20多名工人有的清扫路面杂质,有的配合机器完成沥青铺设。“越是高温天气,越适合沥青道路养护。”唐国斌说,他们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上路,中午稍作休息,下午六点才下班,忙的时候就谈不上休息了。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施工时要清扫原路面上的石子等杂质;撒布机撒上第一层乳化沥青后,再由纤维封层机喷撒短纤维丝;然后再铺撒乳化沥青,同时铺撒玄武岩碎石3至8毫米,通过压路机来回碾压两三遍; 最后等待乳化沥青剥乳,形成一定的强度,并扫清、回收多余的碎石,即可恢复交通了。在不到半个小时里,记者的脚底已经被路面高温灼烧得发烫,汗水浸湿了发丝和衣裳。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