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拼才会赢返乡创业天地宽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经济人物 04版: 人文常山

返乡创业天地宽



  阿良
  在不少人谋求外出发展的时候,周建红却选择了返乡创业。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市场是广阔的舞台,只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不畏困苦、愈挫愈勇的韧劲,永不满足、开拓创新的魄力,返乡创业就一定能大有作为。
  我们知道,市场主体是市场的基本元素,数量越多、体量越壮,市场就越活跃,经济发展也就越有活力。随着我县投资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政府部门服务企业的效率越来越高。去年,全县有300多家个体户转为小微企业,近20家小微企业“荣升”规模以上企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这些“个转企”、“小升规”的群体中,也有相当部分属于返乡创业者。
  常山,曾经是“劳务输出大县”,一批批农民工奔赴全国各地学技术、练本领。县工商联有份统计数据:在外常山人创办企业有500多家,个体工商户有1.5万户。这批在外常山籍人士,在各地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闯出了一片天地,筑起联系社会各个层面的沟通网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常山籍企业家群体,他们和县内的企业家一样,都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年前,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三年”活动的总体部署,并将“实力工业推进年”放在首位。发展工业,虽然离不开招商引资,离不开本地企业转型升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好这批在外的常山籍企业家群体资源,借各地同乡会、商会之力,因势利导,以更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他们返乡创业,或许比那漫无目标开展招商来得更实在,效果更明显。
  市场主体要发展,政府部门不仅仅是强化引导,改进服务同样重要。一条优惠措施、一笔小额贷款,有时能决定一个小微企业的兴衰。比如,一个项目的审批时间太长,也能把一些创业者的激情拖没了。因此,我们还要继续积极探索政府“出功”、企业“省力”的“软举措”,继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政务诚信带动企业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让外来投资者、返乡创业者处处感受到公平正义。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周建红”返乡创业,不断壮大常山市场主体规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毕竟,“鱼”儿多了,“水”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