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宁 通讯员 彭颖
一张A2大小的红纸上,随着剪刀细心裁剪,一幅群马奔腾的剪纸画逐渐成型,周围的小朋友和村民都探着头,想从这位正在剪纸的老人手上探个究竟。
“好神奇啊!”“真漂亮!”2月27日傍晚,从金川街道综合文化站暨新建村文化活动室里不断传来惊叹声,原来是金川街道剪纸文化志愿小分队队长徐洪早在教小朋友剪纸。
据了解,在金川街道新建村、常桥村、十五里村、蒋家村等村,剪纸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这里有一批剪纸老艺人和年轻的剪纸爱好者。目前,全街道有剪纸文化志愿者27人,其中80多岁的老剪纸艺人徐玉章老师还能操持剪子,剪出多种人物、花草和红双喜等图案,他至今还保存着一整套剪刻工具。在之前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书画剪纸作品展览”中,徐洪早就剪出了20幅剪纸作品用于展览。
金川街道一直重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地延伸到农村基层,为切实改善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年龄老化、流动快的现实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展城乡基层文化,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积极发掘、创新工作模式,成立了民间艺术传播志愿者队伍,把他们分成剪纸、器乐、书画、舞蹈、文艺表演等专业小分队。
在金川街道综合文化站一楼大厅内,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装裱好的剪纸、摄影、书法等作品,二楼的曲艺厅内各种曲艺设备摆放整齐,还有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练舞厅。“如今文化站内,文化活动几乎每周都有,有戏曲表演、剪纸、排舞等,原本晚上没事做,现在个个都有了‘雅兴’。”说起志愿者传播民间艺术带来的“和谐效应”,新建村村民毛严丽喜笑颜开,“现在村里赌博、迷信的少了,爱唱、爱跳的多了;斤斤计较的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的确,自民间艺术传播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金川街道专门组织开展志愿者互助培训,根据舞蹈、器乐、书画等分类,组织民间艺术文化志愿者开展学习交流,提升专业素质。同时,还免费对热心公益文化的群众进行专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更多群众加入民间艺术文化志愿者行列。
“自队伍组建以来,志愿者积极响应,参与各项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受到村民广泛关注与好评,成效非常显著。”金川街道宣传委员余志梅说,如今通过开展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截至目前,街道已有169名播撒文化“乡村大使”———民间艺术志愿传播者,他们成为各村的理论政策宣讲员、民间民意收集员、社会舆论引导员、乡风文明传播员和文化活动指导员。
新建村村民徐红美是个热心群众文化事业的人,每逢节庆,他总想为村民送去点“文艺快餐”。在今年元宵节晚上,他就组织召集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聚集在他家门口,大家将平时学练的、喜闻乐见的吹拉弹唱节目表演出来,用欢快喜庆的“好声音”为大伙送去节日的问候。乐队中70多岁的徐立正老人说:“自己的锣鼓声、二胡声能给村民带去欢乐,是最开心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