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批评不自由 则赞美无意义
马朝虎
法国著名剧作家博马舍曾说过“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批评不自由”,提醒我们首先要自由地批评,其次要批评的自由。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批评,而是批评得不自由或者不自由地批评。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溢美之词,是天性使然,但如果不是建立在有效的批评监督基础之上的赞美,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有这样一句民谚:“你要孤立一个人,你就去表扬他,你就去赞美他;你要断送一个人,你就去奉承他。”其实,掩盖过失等于助长过失,赞美错误等于推动错误,久而久之,这个人自然会丧失是非、美丑标准,踏上一条不归路。但是,现在的许多被批评者,尤其是一些的确需要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视批评自己的人为“异己”,视赞美自己的人为“知己”,甚至动用手中的公权力,对批评自己的人进行打击报复。这些年来,“因言获罪”的例子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特别是手机和互联网普及以后,一些网民和手机用户对地方政府和官员在工作中的失误、错误进行举报和批评时,地方政府和相关官员往往给他们扣上“侮辱”和“诽谤”的罪名加以处罚。
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应该容得下各种不同的声音,应该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政府部门和官员作为公权力的执行者,应该无条件地接受监督和批评,应以批评为一面镜子,并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批评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谩骂污蔑,更不是换取私利的手段。
人常说:“爱之深责之切”,一个勇敢的批评者往往更希望这个社会健康地向前行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始终不渝地坚持批评立场,是政府永远的反对派,他常常抨击美国人最为珍视、最感自豪的民主博爱的价值观“极其虚伪”,他几度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令政府颜面大失。然而乔姆斯基如此无情而不懈地对社会和政府进行批评,不仅没有让自己“因言获罪”,走投无路,反而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声望,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这也为他的国家赢得了国际声誉。社会的主流舆论均称誉乔姆斯基为真正的爱国者。因为是坚定的爱国者,所以才是坚决的批评者。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多年来,党通过接受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揭露和纠正各种错误倾向和不正之风,保持和发扬了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巩固和发展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因此,听取和接受批评,也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当前,旨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目的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各地深入开展,河北省委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令人印象深刻,活动中,省委常委们相互“揭短”,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种种表现,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代表省委领导班子做了对照检查,省委常委班子成员也都做了对照检查,并相互开展了批评。这种真亮丑、真批评的作风已经多年不见,但民众充分相信,这样的批评将成为一种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容得下尖锐批评”,这不仅是一种风度和气度,更是一种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应当秉持的态度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