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可嘉
日前,记者赶往新昌乡对坑村,见到这位98岁的抗战老兵廖才根。“抗战的那段岁月,太苦!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娃娃们可要珍惜呀!”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廖才根不禁感慨万千,仿佛当年的炮火仍在眼前,炮声依在耳边。
听说记者来采访抗战故事,老人从摇椅上颤颤巍巍地起身,走向供桌,像爱护珍宝一般,用袖口擦拭着水晶奖杯与抗战胜利纪念勋章,嘴里喃喃地讲述起当年的经历。
1937年9月,年仅19岁的廖才根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随着部队走路到了江西第三战区,又一路颠簸走过安徽、山东等地。1944年9月,廖才根被分配到了由中央第52、190师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25军,随军驻防江西雩都地区,隶属第三战区。1945年,军队移防江苏扬州时,被裁减的第50军第148师改隶第25军,廖才根也随之进入148师9团3营3连。
在抗日战争期间,廖才根先后参加过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湘粤赣边区作战、赣西追击战。老人回忆说,他担任炮兵。当时,每天都得扛着炮,光脚跑上一百多里地。战场上,中国军队使用的大炮射程有多远?老人指指家门外几十米地,幽默地说,就这么近;而敌人使用的火炮,轻巧,射程170多米。“炮声一响,那是‘地动山摇’呀!”廖才根讲述着。肉搏战时,廖才根手头上只有一柄烂枪壳,敌不过日本鬼子的精密武器,只能心一横,捡起路边的粗木棍向敌人的脑袋砸去。当记者问及老人怕不怕时,老人立即亮起嗓门:“怕?!害怕就会死在战场上。”
廖才根至今还记得,一次在九江跟日本鬼子打仗,战斗十分激烈,持续了几天几夜。最后敌人被打退了,可军队伤亡惨重。战友们将几百具赤裸着上身的战士尸骨,堆放在一个石灰室中。当时,廖才根被炮火震晕,埋在了死人堆里,后来自己爬了出来,幸运的是身上无伤口。
“我小时候,父亲经常讲述他的抗战故事。前几年,父亲的眼睛还好,喜欢看抗战剧,总说他们当年就是这么打战的。”廖才根的儿子廖志佳说,当年父亲抗战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两年后,廖才根离开部队回到家乡,结束了他的士兵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