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沔:南宋末年,璞石农民起义的领袖
特约撰稿人詹钲泰
南宋末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常山百姓群起抗争之事屡有发生。其中,规模最大有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芳村佃户汪雷五的抗租起义。
事隔三十年之后,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又爆发了詹沔领导的反抗官府奴役百姓的武装斗争。
詹沔是现何家乡璞石村人。原是落第秀才,颇有才华,其参加应试时所撰之文,往往言语犀利针砭时事,引起主考官极为不满,因而屡试不中。
詹沔目睹朝政无能,贪官酷吏结党营私,百姓苦不堪言,心中也极度不满。二十五岁时,便弃文就武,以谋另有发展。由于天资聪颖,意志坚强,又有天生健壮筋骨,虽是“半路出家”,硬是练就一身好拳脚,成为武林中人之佼佼者。
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常山久旱不雨,庄稼受灾严重。农民已经难以缴纳官府固有的苛捐杂税。衢州知府谢暨又派都吏徐信来常督政,为在常山县城文笔峰上(俗称塔山)建造佑圣观(又名集贞观),不仅向百姓征集役夫,且加重捐税作建观之费。荒年之中,如此大兴土木奴役百姓,无异于雪上加霜,县民怨声载道。当时,詹沔也应征在文笔峰上服役。见民工有反抗情绪,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于是,他暗自思忖:究用何法来领导大家来反抗官府?但是他家境贫寒,也无经济实力帮助这些家中已断炊的服役民夫。所以,只能在服役的过程中,为无辜遭督办徐信辱骂鞭打的民工打抱不平,出面说理力争。民夫对詹沔心存感激,因而对其信赖有加,他也在民夫中树立起很高的威望。
一次,詹沔从文笔峰服役后回家,途经石门山附近,见前面山巅之上的雾气腾腾飘浮不绝,为此詹沔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在文笔峰上服役的民夫中,找来自己的亲戚和好友,暗自计划一番。就在民工中扬言开说:赵氏的宋朝气数已尽,詹沔此人气宇不凡,又有才干。而且,他的祖坟在石门山中腾升出仙雾袅袅,必是将相之兆,可领导我们推翻欺压百姓的朝廷。如是,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扬开来。
合当有事,一日,一个病得卧床不起的民工被都吏徐信硬逼着起来去抬石叠墙。抬石时,因摇摆不定动作稍慢,被徐信鞭打。旁者其他民工见之,敢怒不敢言。詹沔见状,一个箭步上前夺取徐信手上之鞭,一转身,跳上一块巨石,振臂高呼说:“乡亲们,我们是人,不是畜牲,怎能任人鞭打。要活命的,跟我詹沔一起造反吧!”
顿时群情激愤,众民工一哄而上,吓得徐信抱头鼠窜,溜回衙门。詹沔趁机指挥大家,操起锄头扁担,紧追不舍,冲进县衙,把县库洗劫一空。当时因公务逗留常山的衢州知府谢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民夫哗变,不知所措。在官兵护卫下,仓皇逃回衢州。
詹沔为防官府进剿,率领随从人员装运大量的官粮物资,聚集到家乡璞石村后山(占营山)安营扎寨,准备壮大力量,图谋大计。
詹沔这一率众起义,惊动了朝廷,景定皇帝闻讯,也惊恐不安。为了平息民愤,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衢州知府官降五级,停职受审;把徐信押到璞石村,斩首示众。朝廷想以此举向民谢罪,挽回民心。然而,这些抚民措施根本不起作用。四面八方的穷苦百姓,投奔璞石詹沔的越来越多。起义队伍的人数迅速增到数千人。南宋朝廷大为震惊,只得调兵遣将前往璞石村进剿镇压。同时,宣扬只捕首恶,随从不问的政治策略。农民军在强大的官兵威慑下,不久便瓦解了大半。詹沔率余部顽强抵抗,浴血奋战数昼夜。终寡不敌众英雄牺牲。朝廷为绝后患,捕杀詹沔全家及无辜亲友数十人,并捣毁石门山上詹沔的祖坟。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最终悲壮地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