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秋三衢舟中韵
南宋·赵必象壮志曾期捋虎须,中年跛鳖困泥途。糟醨富贵几场醉,卢雉功名一掷呼。世事看来真塞马,吾才只可比黔驴。客游倦矣归休去,三径可松园可蔬。徐德河评析:
赵必象(1245—1295),字玉渊,号秋晓,东莞(今广东)人,宋太宗十世孙。咸淳元年(1265)进士,初任广东地方官。宋亡隐居温塘村,足迹不入城市。与黄秋是诗友,曾乘船同游三衢大地名胜古迹。诗人有感而发,写成此诗。
首联从自身写起。诗人在21岁时考中进士,曾怀有凌云壮志,想为国家出力去抗击蒙古族元军入侵,但因朝廷腐败无能,使自己壮志未酬;直到中年时期自己变成跛足不前,干任何事都寸步难行,好像陷入泥潭一样。诗人感慨万事无成,虚度人生,实在遗憾。
颔联是诗人借用醉酒和赌博二事作比喻,说明世上的富贵功名那只是一时的,并非永远。醉酒、赌博醒来之后都空空如也,甚至还伤害身体。诗人虽出身于皇室,但对官场看得很淡薄,似有陶渊明的身影。不慕富贵功名。
颈联是借用塞翁失马和黔驴技穷两个典故来阐述世事难测,不知如何应对才好。因世态变化很大,常人哪能跟得上。暗喻当时的朝廷腐败无能,真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大势已去,难以挽回。
尾联作总结。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很关心,思来想去,但无计应对,还不如弃官归去,向晋代的陶渊明学习,在庭院里的小路旁种植松菊花卉,在园地里种些蔬菜,自食其力,过安逸自由的田园生活为好。
该诗的积极意义是:一个皇室后裔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能看破功名富贵弃官归隐,甚至足迹不入城市。这种人在那个封建社会可谓高人名士,必受人尊敬和爱戴。
诗的艺术性也好,善于用典,善于化用陶潜的名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诗中两个对偶句也工整,能互相衬映,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