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村力促风貌提升花钱就能买到残疾证?当心掉入......校园周边禁售辣条的思考为留守儿童送书籍我县“两癌”检查项目惠及2万......
01版: 一版要闻 02版: 综合 03版: 社会民生 04版: 人文常山

校园周边禁售辣条的思考



  林华
  近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校园及其周边200米内将禁止销售辣条,此举引发关注。《工人日报》曾报道,随着禁令的颁布,甘肃省各县、市、区监管部门正在对校园周边开展重点排查,校园周边的辣条类食品大多已经下架,许多家长对此表示欢迎。
  辣条是“五毛食品”的代表,因其价格低廉、口味较重、添加剂多、刺激性大,对许多中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性”。但这些“五毛食品”往往来自一些小食品作坊,监管难度大,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隐患。校园及周边200米范围内,禁止销售辣条,正是监管部门认识到了这种“五毛食品”的危害性,果断出手。
  有人认为,设定为学校及周边200米范围内不让卖辣条,但仍有小卖部、摊贩等如果在200米外卖是不是就不管了?如果有中小学生抵挡不住诱惑继续购买食用,禁令的效果会不会打折扣?同时,辣条的问题,更多的不在销售端,而在生产端,黑心作坊才是罪魁祸首。
  辣条在食品行业内被称为调味面制品,是一种麻辣休闲食品。调味面制品起源于湖南岳阳市平江县清朝著名贡品———平江酱干,是集鲜、嫩、咸、辣、甜五香于一体的平江传统名吃。平江人在酱干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人爱吃香、辣的习惯,以面粉、食用油、辣椒等为主要原料,通过挤压膨化而成,以麻辣、香、甜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公平地讲,口味复合的食品很多,比如四川的怪味鸡、麻辣香锅、五香味的食品等等。之所以口味复合,是因为使用了不同味道的调味品、添加剂等,尤其是辣条类青少年食用后对身体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黑作坊和正规食品企业不能混为一谈。决定辣条加工企业胜负存亡的不仅是价格,更是健康与安全。自2008年以来,辣条企业从2000家淘汰到如今的500多家,目前新一轮淘汰仍在进行中。在食品安全的门槛前,“该活则活,该死则死”是市场的铁律。对辣条行业而言,食品安全将加快企业的淘汰速率。
  对于消费者而言,虽然辣条生产情况整体好转,但卫生等问题依然存在。辣条属于辛辣食品,在校园及其周边200米内将禁止销售辣条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力度,尽量让中小学生不要食用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