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高血压
要想理想地控制血压,须注意许多方面。
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我国一项大量人群的干预实验表明,140/80mmHg可能是预防脑血管病的理想血压值。但一些人的血压降低到该水平后,反而出现脑缺血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降压速度太快,也可能是对于这些人而言,其理想血压要略高于上述数值,这是由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将血压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没有脑缺血的不适症状为宜。
血压要控制平稳:降压不要过快。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
保持舒畅的心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环境及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关系。环境因素有饮食、社会环境、生活改变、精神冲突等。高度的应激事件可引起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及其他自主神经反应,对血压产生较大且持久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管收缩反应比正常人持久。易感性体质者对一般及特殊的应激反应表现为急性且持久的血压升高。心理生理学研究提示,精神紧张、自主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十分必要。
采取非药物疗法:如限制盐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度运动、生物反馈疗法等,可以巩固和促进药物的降压作用。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郑婷婷 整理